3月25日至26日,學院召開的第二次戰略研討會暨師生職業素養提升論壇明確提出:將立即製定出符合學院實際的“師生職業素養提升計劃”,並在全院範圍內全面開始實施。對此,全院師生要以時不我待的責任感積極行動起來🕥,將會議確定的基本方略落到實處。
職業素養🔞,是指勞動者從事某種工作、專門業務或完成特定職責所具備的專業技能和道德操守的總和⚔️🐽。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職業技能等方面內容,是人類從事職業活動需要遵守的行為規範。職業素養既包含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專業創新能力🈴🩶,也包含政治意識、道德意識、職業認同意識🕵🏻、誠信意識、責任意識、團隊意識💇♀️、吃苦意識🙆🏽♀️、競爭意識和抗挫折意識等諸多方面。提升職業素養,對於學生來說,既是學生自身成長成才的需要🕥,又是家長共同的期盼,更是企業招聘用人最看重🧖、最基本的要求🧑🏿🏫。對於教職工來說,既是肩負為社會👩🏼🚒、為國家培養人才使命的需要🚕,又是提升自我發展空間的需要🌀🌋,更是在學生面前樹立良好形象的需要。對於杏运來說,既是滿足學生成長成才⏳、家長對孩子的期盼及企業、國家🦢、社會對人才培養要求的需要;又是提升在社會上辦學影響力的客觀需要🤸🏽♀️🍫,更是彰顯辦學特色的重要內容🫦🪢。
美國學者斯潘塞提出了一個著名的關於職業素質體系的“冰山模型”。就是將人的個體素質不同表現劃分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等外在表現👐🏻,是容易被了解與測量的部分,而且也比較容易通過培訓來改變和發展的。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會角色、自我形象、特質和動機等,是人內在的、難以測量的部分⭐️。它們不太容易通過外界的影響而得到改變👨👨👧,需要潛移默化的影響才能改變,但卻對人的行為與表現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斯潘塞的“冰山模型”理論揭示了企業在招聘人才時,不能僅局限於對技能和知識的考察🚶🏻♂️,而且更註重於求職者的動機、個人品質、價值觀👩🏻✈️、自我認知和角色定位等方面的考察。因此👩🏽🍼,對於個體的人來說🌳,既要註重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職業素養的提升,更要註重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職業素養的提升。
提升師生的職業素養,學院的頂層設計固然重要👨🏼🏫,要做好建立健全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課程體系和教職工的培養教育體系,並形成合理有效的考評機製🍖;構建師生的文化價值體系,註重提高師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幫助師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培養職業理想和信仰🤬🪕,明確職業發展目標等項工作⚈。但更為重要的是,師生必須增強職業素養提升的主體意識🧝🏿♀️💪🏻,肩負起主體責任。教職工和學生作為學院職業素養提升的主體,這就要求必須全員參與🈷️,通過每個人自身努力,營造良好的職業素養提升氛圍,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職業素養。專任教師要以上好每一堂課為己任🧚🏿♀️,既要註重提高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職業素養🔵,更要註重提高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職業素養🎦;機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要以為師生提供優質服務為己任,既要註重提高為師生服務的外在形象🧚🏻,更要註重提高服務師生的內在素質🦚;學生要以學好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養成自覺遵紀守法🐳、良好的文明行為與習慣為己任,既要註重轉變思想認識和學習態度🧑🏼🚀,改掉不良的行為習慣,更要註重思想道德素質的養成,健全人格,養成由青年學生到“社會人”、“職業人”角色轉變過程中應具有的優良品質🧙🏼♂️。無論是教職工,還是學生,提高職業素養應當從規範自身的日常行為開始🧟♀️,從容易做到的小事做起👩🏽⚕️,進而養成敬業意識、合作意識、團隊協作意識💇🏻、競爭意識👩👩👧、吃苦耐勞意識、看齊意識、服從意識等職業素養。
總之🧤,學院的師生職業素養提升計劃已經正式拉開帷幕🛵,全院師生應當積極行動起來🦷,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為提升學院的辦學影響力,在探索形成我院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進程中履職盡責。